水處理知識儲備: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蘭州純水設備http://www.top711.com】活性污泥老化現(xiàn)象概述
活性污泥老化的現(xiàn)象,在目前大多數(shù)運行著的好氧生化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會導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標的升高,更多的是會出現(xiàn)能源的浪費。因為通常導致活性污泥的老化與過度曝氣、負荷過低有關,而這些運行問題都會消耗過度的能源。
2、活性污泥老化判斷要點
(1)活性污泥沉降比表現(xiàn)觀察活性污泥是否發(fā)生老化
①活性污泥沉降速度方面。通??梢栽倩钚晕勰喑两当葘嶒炛邪l(fā)現(xiàn),老化了的活性污泥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沉淀階段,蘇州水處理設備當然其他各階段的沉降速度也相當快,通常較非老化活性污泥沉降速度快1.4倍左右。
②活性污泥絮團大小。老化的活性污泥絮團都較大,但比較松散,其絮凝速度也較快。
③活性污泥顏色。老化的活性污泥顏色顯得很深暗、灰黑,不具鮮活的光澤。
④上清液清澈度。老化后的活性污泥容易解體,所以游離在水體中的細小解絮體較多,但是絮體間的間隙水卻保持較好的清澈度。
⑤液面浮渣。浮渣的產生,確實也與活性污泥老化有關。因為老化的活性污泥會導致部分細菌死亡,解體后的菌膠團細菌會被曝氣打散后粘附氣泡而使浮渣或泡沫產生。
(2)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是否發(fā)生老化
通常是看后生動物的數(shù)量占優(yōu)勢,表面看起來視乎和原生動物表現(xiàn)無關,事實上還是有明顯的聯(lián)系的。主要表現(xiàn)在,出現(xiàn)后生動物占優(yōu)勢就肯定不會有非活性污泥類原生動物的優(yōu)勢明顯,最多可以看到極少量的散兵游勇;相反也是一樣,非活性污泥類原生動物占優(yōu)勢時,通常看不到后生動物的蹤跡。為此,后生動物的大量繁殖可以作為活性污泥老化的指標。
(3)食微比的確認
通常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活性污泥老化的情況下,食微比都處于或長期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特別是食微比低于0.05時,出現(xiàn)活性污泥老化的幾率很大。工業(yè)純水設備
3、活性污泥老化原因分析
(1)排泥不及時,污泥齡過長
(2)進水長期處于低負荷狀態(tài)
(3)過度曝氣導致的活性污泥老化,過度曝氣直接的結果是導致活性污泥解體和自身氧化。解體的原因是頻繁地剪切作用導致活性污泥發(fā)生解體,自身氧化的理解是氧氣本身就是氧化劑,過度曝氣自然會氧化活性污泥。
(4)活性污泥濃度控制過高,活性污泥濃度控制過高,沒有足夠的進水底物濃度支持,最終就會導致活性污泥老化。
4、抑制活性污泥老化的有效方法
(1)對活性污泥濃度控制上的要求
為了保證生化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活性污泥不會因為排泥不及時而發(fā)生老化,我們要經常確認當前排泥流量和活性污泥濃度之間的關系,通過食微比的確認,間接指導活性污泥排泥流量的控制。同時,必須做到排泥流量的均勻性,避免間隙的、流量波動過大的排泥方式。
(2)曝氣的均勻性和過曝氣的防止
要求對曝氣量進行有效的控制,避免過曝氣,將曝氣池出口的DO濃度控制在2.5mg/L
左右即可。同時也可降低曝氣過度消耗的電能,蘇州水處理設備為降低處理成本打下基礎。
(3)低負荷運行狀態(tài)的避免
要避免低負荷運行狀態(tài)的出現(xiàn),從而規(guī)避活性污泥老化的發(fā)生。除了盡可能地提高進水中底物的濃度和可生化性, 更多的要盡可能地降低活性污泥的濃度,以保證食微比能夠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內(0.15-0.25左右)。必要時可以補充外加碳源來保證活性污泥的正常運行繁殖功能,如投加化糞池水、引入生活污水等。
5、活性污泥老化時各工藝控制指標的表現(xiàn)
各工藝指標和活性污泥老化的關系相當密切,這些關系也有助于我們確認活性污泥是否老化和糾正老化是否到位準確。
(1)與食微比的關系
食微比控制低下是導致活性污泥發(fā)生老化的重要原因,實驗室水處理設備應該說也是比較容易調整的,其老化程度與食微比的低下程度存在正關聯(lián)。
(2)與溶解氧的關系
與溶解氧的關聯(lián)方面,除了因為曝氣過度,溶解氧控制過高導致活性污泥老化外,在食微比低下的情況下,這樣的問題會顯得更加突出。超過4.0mg/L的曝氣應該歸類為過度浪費的曝氣,這樣的曝氣結果助長活性污泥老化較為常見。
(3)與污泥齡的關系
保持7-10天的污泥齡是一個合理的范圍,對于超過1個月的污泥齡現(xiàn)象要格外注意,這樣的污泥齡控制,導致活性污泥老化時必然的。本文由皙全蘭州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 上一篇:特許經營模式下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責任該如何劃分? 2019/2/15
- 下一篇: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農村污水處理模式 初步構筑了城鄉(xiāng)污水處理體系 2019/2/15